观后感
先说感觉好的地方:
1.主演演技在线。全程张颂文老师饰演的李大钊先生既有文人气息又给人以不服输的硬气。
2.场景可以。因为涉及到回忆穿插,所以涉及到很多场景,但每一个场景都很用心,场面宏大,群演也很用心
早说一下感觉不好的地方:
可以看出导演是想要表现出很多东西来反应李大钊先生的伟大,革命者的不舍坚持和不易,但表现的东西太多反倒让我感觉不好吸收,每一部分表现的不是那么完整,全程碎片化片段却很多高潮迭起然后就猛然结束,给我的感觉是一桌子全是肉菜

嗯,这次应该真的就是个短评。
本作是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前去观看的,
看完之后的感觉怎么硕呢……
一言难尽……
本作讲述的是李大钊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
故事还算新奇的用到了插叙的手法~
选角方面也算是星光熠熠~
可即便如此却也掩盖不了本作的不足之处。
首先依旧是剧情排布上的稀碎,
之前也说过《中国医生》在这方面做的不算很好,
但确实没想到本作在这个方面的完成情况还不如《中国医生》。
本作是想以李大钊先生受刑前的38小时为主线,

1.感染力不够,这种片子不应该抑或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抑或感受到革命的热力量(或者那种坚定/坚持),可惜两者都没有,全程平平淡淡(至少我是这样的)。看这个不如看预告片,或者去B站随便找个混剪都比它好看且有逻辑。
2.时间线过于杂乱。全篇以李大钊先生即将被处以绞刑为原点,开始穿插以各种雷同且毫无感染力的故事片段,1918到1916到1922到1920到1917到1923(大概这么个逻辑),要是不认真读旁白都不知道演的啥。空间裂缝都没你这么不稳定。
3.人物杂乱,选角极其有问题

文/梦里诗书
革命者是一个大而宽泛的命题,而这部以《革命者》命名的电影则用一位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举重若轻的人物,李大钊先生,他的牺牲将这一命题拥有了具象化的表现。其非线性叙事手法的展开,用他人视角对一位革命者一生的回顾,都使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变得丰满立体,而后被其救国于水火,从容赴死的革命精神所热泪盈眶。
不少主旋律电影,其问题往往在于难以树立起鲜活的人物,电影也就因此变得空洞说教,但其实,每一个足以被历史铭记的人物,他一定拥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今年是我国建党一百周年,现在生活的幸福是革命烈士所奋斗来的,怀着对先辈的尊敬,欣赏了这部以李大刊的革命经历为主线的电影。
李大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党的创始人之一。为救国家他去日本求学认识到了一些革命朋友他激起了工人阶级的斗志。
在黑暗的就社会李大刊给了青年人救过的路,他说要反抗,他期待孩子们都去识字,扛起祖国的担子,他坚贞不屈为后辈做榜样。
他和农民们在一起在秋天里收割,在聊天中传播自己的信仰,做事不私心为国家着想

一时间线从191x到1983,可以说电影用了近乎于科幻穿越四维空间的讲述方式,尤其是李和毛城楼上插入的解放影像,不禁让人想起某部神剧的开头:八年抗战才刚刚开始。
二人物视角,每位出场的对应人物如张学良、蒋介石、陈独秀、小偷等,本来该是复调勾了李大钊的,但偏偏都被拍出了自己的小弧光,反倒是李大钊只需要伫立在人前就足够了,单薄的很。
三音乐和情绪,都是主旋律式的,填鸭式的,耳朵痛。
四大量字幕的存在,想说的太多又怕说不明白的最低级策略,取舍可能不由主创分说。

伟大的革命者永垂不朽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13uu.net/vod/id-1664.html